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通信技术为建筑业信息化保驾护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企业管理 >> 信息化 >> 正文
信息化如何才能落地生根——谈谈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功能规划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工程建设网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2-2-22 13:41:46

  以管理信息化促进管理现代化,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跨越。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巨大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必然要经历从无到有、逐步成熟与完善的发展过程。

  日前,为实施“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城市发展新战略,实现“十年一大变”的战略目标,广州市不仅继续建设和完善连接内外环的若干条放射线和城市主干道,加快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而且把南部作为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优先建设广州大学城和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些契机为施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工程建设市场逐步向国外企业开放,广州市市政设施建设全面转向招投标制之后,工程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少,这对施工企业的管理体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信息化作为推动企业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已成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推进管理信息化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对传统、落后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的改造,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因此,必须以企业的管理需求为导向,用信息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重塑业务流程,为保持施工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打下坚实的基础。

  施工企业存在的问题

  信息反馈周期长,管理成本高。由于市政设施施工具有机动性的特点,尤其是对于我处,处机关与下属单位、项目经理部之间的距离相隔较远,管理、控制比较困难,上下级之间主要靠电话、文件和交通来完成日常的管理工作。这样导致企业管理层很难及时掌握下属单位、项目经理部和施工项目的实际情况,信息反馈周期太长,数据的准确性难以得到保障,资源共享能力差,管理成本高。

  职能部门之间沟通不足。建设工程项目分工细致,对信息交流和沟通的要求很高。但是,由于各职能部门的信息、数据比较分散,数据利用率差,不能形成企业级的统一、有效的信息。

  工程项目成本监控力度低。由于采用手工管理方式,对施工项目成本仍然使用事后核算的粗放型管理方式,不能尽早搜集生产中的各种信息,因而不能对生产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而且数据记录不完整,统计不及时,很难做出准确的成本核算,更谈不上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监控。

  数据采集手段落后,基础信息数据不完整。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工程信息数据,这些数据是进行工程过程监控、优化工作计划和资源分配、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原始数据,对总结工程建设经验,为今后改进建设方法和提高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些数据中的50%以上来自生产第一线,而且绝大多数是用手工方式用纸质介质记录,数据采集手段落后,工程项目的基础信息记录不完整,这些反映企业管理经验的数据得不到有效的积累,企业管理层无法及时地发现问题。

  决策和调整滞后。由于缺少企业管理有效数据的历史积累,企业管理层往往凭自己的管理经验和下级人员的汇报做出决策。而传统的金字塔式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纵向沟通方式层次多,效率低,极易因信息交流不足而导致决策调整滞后。

  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模型

  施工企业的大部分业务是按项目管理的模式展开的,以《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管理规范》为基础,根据我处实际业务流程,以我处运营过程中的人、财、物为管理对象,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主线,以成本核算为核心,利用信息化网络平台为实现方法,搭建起“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型”(如图1)。

  管理信息化系统功能规划

  管理信息化系统结构。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全面建立企业的Internet/Intranet网络系统和与之相适应的数据库系统基础上,建立以公文处理、公共信息管理、档案管理为核心的企业内部办公协作平台,作为总公司、分公司(子公司)与项目经理部之间的跨区域协同管理平台,为办公系统和业务处理系统的一体化集成打下良好的基础;建立招标管理、合同管理、成本管理、设备管理、材料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以项目成本控制为核心的业务管理系统;建立以帐务处理、财务分析、工资管理、资金管理为主的财务管理系统。整个系统的体系结构(如图2)。

  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功能模型。为了实现企业效益的最优化,系统以施工项目管理为核心,遵循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按照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要求和目标,系统的功能模型(如图3)。

  网络系统规划

  网络系统目标。网络系统作为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基础应根据应用系统的需求进行设计,以满足应用系统信息集成为目标。根据我处网络现状及管理信息化的需求情况,网络系统目标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近期目标。完善各局域网络和远程互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